释疑很多人都好奇(关于替身的释疑)

作者:访客 时间:2023年08月08日 12:56:31 阅读数:2人阅读

今天中午参加了应酬。我已很久没有这样的应酬了。坐在我身边的,恰好是一位武汉大学的校友。于是,我就和她多聊了几句。聊什么呢?聊我职业生涯的几次转型。

当年研究生毕业时,被分配到政府机关,工作不到三年,调回母校当老师。当了七年大学老师之后,调到中央企业工作了十四年,工作性质既需要一点技术,更多的是管理。十年前,调到省属国有企业,工作性质几经变化,生产经营和党务都干过。六年前,自己给自己做了一次转型,即业余时间从事创作。她问我,从事哪方面的创作。我说,追问人到底以什么形式存在。她问我,追问的结果是什么。我说,人,一旦以社会角色出现,皆为替身。

她很好奇:“那今天中午,我们的聚餐,难道全是替身?”我说:“没错。”她问:“那本我什么时候出现?”我答:“只有当你过心灵生活时,正身浮现。”听我说完,她半晌都不吭声,一脸的狐疑。我问:“怎么啦?”她说:“那太可怕了。”我告诉她,这便是人存在的真相。

其实,这有什么可怕呢?社会人,谁不是替身呢?这是人与人最平等之处。同时,每个人都有自己过心灵生活的时间和空间。这也是人与人最平等之处。

人与人不同之处在于灵魂对替身的支配,也即替身的表现形式因人而异。就像生命,每个人都平等地拥有生命,但是,每个人对生命的认知却又不同。正如塞涅卡所言:“我发现生命既有价值又很适宜,甚至在它最后衰微时亦是如此,我就正在这衰老期中享受生命。自然在这种如此有利的环境中将生命交付我们手中,如果它对于我们竟显得累赘或无益地流逝而去,那么我们只有责怪自己:‘一个傻瓜的生命是不自在的,畏怯的,全部寄托于未来的。’”蒙田就说,他的生命与别人的生命是不同的,“我享受到两倍于别人享受到的生命,因为享受生命的程度取决于我们向它请求的多少。尤其最近,我领悟到我的生命已如此短暂,便努力从分量上来延伸我的生命。我通过迅速地把握生命来阻止生命的飞逝,通过运用生命的活力来补偿生命的仓促潜逃。我对生命的占有越是短暂,我越必须使它更深沉更充分。”

最近有位朋友,看完黑石一雄《长日将尽》之后,写下了下面一段话,我觉得颇耐人寻味:


“真正的管家只存在于英国。在其他国家,无论实际上冠以什么样的头衔,有的只是男仆。”史蒂文斯就是这样一位男管家,他投入全部身心服务于王室,将人生目标定位于帮助主人获得成功。他忘我,他克制,他充满荣誉感,他忠诚于自己的理想。他取得了成功。敬爱的父亲离世之时,达林顿勋爵正在举办一场国际会议,在无法遏制的情感冲击之下,他依然风度翩翩,进退有据。信念的力量何等惊人。


就心灵生活来讲,史蒂文斯就是自己的国王。谁都可以是自己的国王。但是,“谁都可以是自己的国王”并不等于“谁都能够成为自己的国王”,这是全人类的困境,也是每一个个体人的困境,即:我到底是谁?尼采就曾说过:“我熟悉许多人的心扉,却不知道我自己是谁。我的眼睛离我太近,所以我总是看不见自己 。”山本耀司也说:“‘自己’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,撞上一些别的什么,反弹回来,才会了解‘自己’。所以与很强的东西、可怕的东西、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,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,这才是自我。”

通常情况下,我们都是从别人的眼睛里看到自己。什么时候学会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,也许就找到了自己。忙碌的生活中,有几人能停下匆忙的脚步,问自己,我是谁,来自哪,要什么。大部分人都是随波逐流,被生活裹挟。你现在的生活是你想要的吗?未必是,也未必不是。而“学会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”便是过自己心灵生活的开始。当你能够听到你自己的声音时,你的正身便会不自觉地浮现。

尼采还说过:“这人生,如同你现在生活着的和曾经生活过的,你必须再生活一次以至无数次,其间不会有新东西;但是每种痛苦与每种快乐,每一思考与每一叹息,以及你生涯中的一切大事与小事,你都得重新经历一番,而且一切都遵循着同一顺序。如同这蜘蛛与这些树间的月影,如同这顷刻间的自己。生存之永恒的计时沙漏总是重新颠倒过,而你却与其在一起,你这微尘之微尘!”

当你理解了尼采一系列关于人生的金玉良言之后,你再回首,那一刻的你,正是你苦苦寻找的另外一个真正的你自己——即:你的正身。

释疑很多人都好奇(关于替身的释疑)